气魄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气魄文学 > 大魏霸主 > 第875章冉明的民心争夺战

第875章冉明的民心争夺战

第875章冉明的民心争夺战 (第2/2页)

从晋国逃难过来的百姓,在官吏们带领下忙着建立营房,修治道路,开垦农田,兴修水利等。虽然很多人仍是衣衫褴褛,但他们脸上带着笑容,对未来充满希望,与晋国各地的百姓的麻木大不相同。
  
  常年的灾害,兵荒马乱下,沉重的负担让百姓不堪重负。晋国很多地方不说千里无人烟,百里无人烟也是正常,往日一个个兴旺的城镇废弃。但魏国却不相同,似乎见缝插针,只要适合生存耕种的地方,各样房屋便拔地而起,形成一个个大小屯堡。
  
  兴建屯堡,需要大量木料石料,大量货物。围绕这些屯堡周边,各样商铺作坊也在兴建,忙忙碌碌皆是运粮运货的商人,可以想象,以后这些地方,都将形成繁盛的村镇。
  
  伐木厂,采石场,还有各样厂矿,畜厂也随处可见,到处可见招工的商人士绅。似乎一夜之见,整个魏国都进入大规模建设浪潮。加上大量的人口聚集,来来往往的商贾,一个字:“兴盛!”两个字:“人气!”
  
  如果平时,想种地的百姓就给他们土地种,想做的工就给他们工作做,反正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条件。但是现在却不同了,相山一下子涌进了数十万百姓,其中老弱居多,这些人做工肯定不行,年纪太大了,学技术都学不了了,勉强可以种地。
  
  在古代生产力非常低,一户百姓要想养活自己需要至少六十亩旱田,魏国的授田法规定丁男授田百亩,丁女六十亩。除去士族和贵族占据的土地,一个县内能拥有百万亩良田,也仅仅安置万余户百姓。作为魏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,这里的荒地开垦力度很大,大规模的垦荒已经不可能了。
  
  相城的官吏尽管也非常尽心,可是他们也感觉头大。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越境而来,这些饿疯了的百姓,过来就跪在地上求吃的求喝的,钱粮和各种物资开支非常大,郡库和几个常平仓很快就见底了。
  
  面对数十万快要饿疯了的百姓,这些官吏非常有经验,知道如果出了差池,他们就像干柴一样,一点就着。这个时代的百姓可不像明清一样,被收拾成了绵羊,他们可是饿极了就敢玩命的狠人。
  
  这不,相城的粮食快要见底了。太守温辉赶紧去见征南将军石越,请求他的援助。
  
  古代官职大多重叠,和现代其实也是一样的,如果同样的级别,入没有入常区别是很大的。同样的级别,职务不同,区别也是非常大的。
  
  郡太守和州刺史其实都是一个级别,通常情况下都是正四品。征南将军属于四征将军,算是正二品武官。按说一个四品的太守不敢在堂堂二品武官面前摆谱。可是温辉出身太原温氏,头上也有一个侍御史的头衔。这个侍御史也是二品官,偏偏侍御史又可以随时弹劾大小官员。
  
  这下,温辉不仅敢跟石越摆谱,而且他的架子也很大。温辉见了石越,捏着嗓子傲慢的道:“奉圣谕,本太守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接济流民,如今郡所有府库皆见底了,需要请征南将军调配一批粮食,用于接济流民!”
  
  听了温辉的话,石越有点悦。暗付道:“好你个温太守,你也好不知趣,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,大战再既,居然跑到这里要粮。”
  
  其实,石越手中的粮食还有很多,足够征南军全体将士食用七个月以上,临时分给温辉一些没有什么,只是石越恼了温辉的态度。如果温辉可以好言好语的说,石越分给温辉几千石或许几万石粮食也不是不可能。
  
  石越是降将没错,可是自从他降了十二年,早已自己在心中把自己当成了魏臣,再也没有内心的隔阂了。况且他也成了征南将军,属于魏国有名有号大将军了。何况大战在既,不是太平时候,这个时候可是武贵文贱。
  
  石越也打着官腔,缓缓的道:“温使君赎罪则个,越很想帮助温使君,只是大战在既,军中粮食不能轻动!”
  
  温太守与石大将军的会面很自然的不欢而散了。冉明为了避免在魏国形成事实上的藩镇,就在制度上着手。各地驻军,平时无权过问地方事务,同时,地方太守、刺史也无权过问军方事务,双方是互不干涉。
  
  所以,温太守不怕得罪石大将军,同样石大将军也不怕得罪温太守。这个时期魏国的地方官不像宋朝,管着军权的钱粮,可以托军队的后腿。温太守没有办法,只得向各士绅大户寻求帮助。
  
  但是汝阴郡和别的地方不同。黄易曾经写过一部武侠叫《边荒传说》,虽然这部是杜撰的,但是有一点写得很正确。在淮水和泗水之间,有一大片暰横数百里、布满废墟荒村、仿如鬼域的荒弃土地:南方汉人称之为“边荒”,北方胡人视之为“瓯脱”。名称虽异,但肯定是当今之世最独一无二的地方: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,却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。
  
  真如黄易描写的一样,这里不会有什么士族门阀涉足,同样,即使是豪强,他们在钱粮方面也实力有限,他们需要养活自己的私兵,本身就没有多少积蓄,温太守并非没有号召力,在他的号召下,汝阴大部分士绅也纷纷解囊,只是随着魏国的商业兴起,农民有了选择,在负担太大的情况下,大量佃户选择做工,也不愿意租种地主的田地。所以,地主为了留住佃户,不得不与商贾抢人口,大部分地主选择了让利佃户,普遍田租都降至三成以下,更有甚着在一成半左右。
  
  况且大量的南洋稻米涌入魏国,造成粮食价格非常低廉,地主的利润自然非常小。地主的日子不好过,就算想支持温辉也是有心无力。温辉费劲了口舌,最终得到了五千余石粮食。那些魏国商贾倒是非常钱,即使没有粮食,可以用钱去买。不过温辉不敢乱动,只要稍大一点的商贾不仅向国家交税,还有冉明的干股,收拾他们就是跟冉明抢钱,除非温辉的脑袋进水了,否则他也不敢轻易去动那些商贾。
  
  无奈之下,只要一边向急报向中枢求援,同时削减流民的粮食供应。从最开始的一日三餐,三天一荤,尽管只是每人半尺长的鱼干,或者是魏国百姓都不吃的肥猪肉,可是晋国的百姓日子苦啊,别说是普通百姓,就算是中小地主,他们也不能保证天天有肉食供应,对于魏国的招待非常满意,尽管他们不是接受免费的午餐,需要自己付出辛苦的劳动才能换来食物,但是这些流民是非常感激魏国。
  
  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和离后,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,开局混沌道体!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:开局满级力量,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: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 泥泞 股神传奇